244 有手就行(2 / 2)

那年1981 公子尚德 1617 字 2023-03-24

可以这样说,他就是宁愿饿死,也不会背着木匠工具走街串巷,去村里给人打家具。

徒弟们面面相觑,就这?

他们也听明白梁叔的“方子”了。

对症确实对症,就是,效果实在太一般了。

甚至,看师父的脸色,副作用比疗效更明显一些。

有个徒弟甚至都想招呼厨房,不用做小米粥了!

小梁似乎也感觉到自己的方子不大好使。

不过这小子的脸皮似乎比较厚,居然一点都看不出尴尬。

反而意味深长地笑了。

“老孙,当木匠这个事儿,你不感兴趣是吧?”

孙延成翻了翻眼皮。

徒弟们一个个心里腹诽,废话,要是师父感兴趣的话,还不得像你说的。

哈哈大笑,从炕上一跃而起!

然后把一锅子小米粥全倒肚子里!

嘁!

“老孙,这几年你一直管着大件车间,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大衣橱样式开始有变化?”

孙延成对木匠的话题真的是一点兴趣都没有。

甚至听着都有戳伤疤的痛苦感。

不过他还是勉强点点头。

小梁浑然不觉似的:

“我这些日子在县城,发现县城的大衣橱不仅仅是三大扇。

县城里兴起的大衣橱,越来越多都在中间安一面镜子。

也就是两边两个橱门,中间那个橱门是固定的,安镜子。

其实这样设计很合理,从大衣橱里边拿出衣服,换好之后正好在镜子前照一照。

这几年都兴穿衣镜,还得有钱的人家才能买得起。

可是穿衣镜不过就是带镜框的大镜子,照全身还有些困难。

可是大衣橱上安一面大镜子,整个人都照全了,太方便了。”

孙延成耷拉着眼皮。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哪壶不开提哪壶?

明明老孙不喜欢听木匠啊,大厨啊这些字眼,这个小梁还说开没完了。

难道你就不能说说南山上还有两只蚂蚱,这都快冬天了为什么还没冻死?

或者蛐蛐儿为什么就能过冬呢?

小梁继续说道:

“我就在县城转了转,发现了一个问题。

这个样式的大衣橱兴起来了,可是,给大衣橱配套的大镜子,在县城居然只有一家干的。

至于咱们下边乡镇,要想兴起这种大衣橱,很难。

关键就是每一个厨子的大小不固定,做好了厨子,再去定制镜子。

要是还得跑去县城,再说镜子又那么易碎,不好往回运。

我就想,要是咱们镇上也有一家玻璃店就好了。”

孙延成闻言,眼皮抬了抬。

他似乎猜到小梁要说什么了。

果然,小梁又往前探探脑袋:“老孙,你为什么不在镇上开一家玻璃店呢?”

通过小梁刚才的介绍,老孙也能听得出来,如果在镇上开一家玻璃店的话,那可是“蝎子拉屎,独一份”。

现在人的生活开始变好了,就是农村结婚的,几乎都要有大衣橱。

甚至有钱的人家,不是结婚也要添置新家具。

还有盖了新房子的,也要添置大衣橱。

其他的厨子更不用说,越来越多的人家都在用上新家具了。

那些从生产队里解放出来的木匠们,现在的活儿都排得满满的。

也就是说,木匠们有很多。

玻璃店却是只有一家。

会是个什么概念?

孙延成一下子来了精神。

当然,并没有哈哈大笑,从炕上一跃而起。

毕竟他是个老木匠,算是在木器厂干了半辈子,到现在为止,除了练练武,他也就懂木匠活。

所谓隔行如隔山,他对于开玻璃店可是一窍不通。

而且他也见过县城刚兴起的大衣橱,好几个花样呢。

有的就像小梁说的,三大扇改成中间那一扇固定,镶上一个大镜子。

而有的橱门子改成好几个,一边镶镜子,还有另一边镶的带风景画的玻璃,相当漂亮。

这年头玻璃虽然不是很稀罕,不会像唐朝那样大臣的夫人腰里悬挂玉佩,长孙皇后腰里挂着块玻璃。

还以为长孙挂着的是无价之宝。

但是,对于镜子,还有带风景画的玻璃,在老孙看来那都是大城市里,大工厂生产出来的。

要在镇上开一个这样的店,第一,投资肯定海了去了。

第二,那样的店,需要的工艺肯定十分高级,不是自己一个土埋半截的老木匠能够掌握得了的。

“要是有能力,在镇上开一个那样的店,肯定好。”老孙嘟嘟囔囔地说,“不过一般人可干不了。”

“你又不是一般人,怎么干不了。”小梁笑道:

“所有的工艺,我在县城都学会了,简单得很,一教就会。

我觉得,你就开这个店吧。

如果在夏山开一个总店,其他每个乡镇开一个分店的话,我现在还算不出你能挣多少钱。

不过就算在咱镇上开一个店,一年挣个一万两万的不成问题。”

啊!

老孙大吃一惊,差点从炕上一跃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