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4 开始不包分配了(2 / 2)

那年1981 公子尚德 1295 字 2023-04-25

虽然从去年就开始有的大学搞试点,这个大学生们都知道。

但仅仅是寥寥几座大学试点不包分配,绝大多数的大学以为还轮不到咱们。

而且这么多年了,大家都习惯于抱有国家包分配的那种观点。

他们以为试点仅仅是试验而已,也不一定成功。

也许试点失败,过两年就不试点,还是重新恢复以前那种情况,全部一如既往的包分配呢。

谁能想到,到93的时候,参与试点的学校更增加了好几所。

其中就包括惠兰所在的学校。

这让惠兰有些猝不及防,更是让三叔后悔不迭。

他后悔自己没有听大侄子的话。

这些年以来,他在生产经营方面不管遇到任何问题,对大侄子的所有建议那都是言听计从。

什么都听大侄子的。

唯有惠兰考研究生这件事,他太想让家里出个国家干部,给家里光宗耀祖了。

另外,这里面还有三叔的一些不可说的小心思。

那就是在他的这兄弟三人当中,大哥有四个儿子,二哥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

只有他,正好赶上了计划生育。

头胎生了女儿以后,又批了二胎。

没想到老婆二胎居然生的是双胞胎,一下子又给生了俩闺女。

这一下家里三个孩子,他再想超生也不可能了,而且做了节育手术。

也就是说,自己家兄弟姐妹一共六个,只有他没有儿子。

虽然三叔对自家的兄弟姐妹不至于羡慕嫉妒恨,但他总感觉比家里其他兄弟姐妹低了一头。

这算是他的一个心理障碍吧。

其实这也不是三叔狭隘,几乎所有的农村人,如果处于三叔这种情况,都会感觉在别人面前低人一等。

按照农村习惯性的说法,他只有三个女儿,没有传宗接代的儿子,那他这一支就算绝户了。

三叔的日子过得很好,有一个大的集团公司,很有钱,但是只有这一点,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

本来就有心理障碍,感觉绝户了的三叔,就指望着惠兰能考成个国家干部,光耀门楣呢。

偏偏点儿背,赶上国家试点不包分配,惠兰那个大学正好是试点学校。

你说这到底有多背吧!

去年暑假的时候,惠兰就得自主择业了。

按照大哥的想法,惠兰研究生毕业,学历有了,文化够用,正好回来帮助三叔搞企业。

把大梁挑起来,也能减轻一下三叔的负担。

关键是现在三叔也是偌大的摊子,三叔渐渐上年纪了,企业就会出现新老交替的情况。

惠兰早点进入企业,提前培植属于她的班底。

等到三叔老了,退二线的时候,惠兰能打造出属于她的一个忠实的班底。

能把企业顺利接过来。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这是正途。

大仓是希望三叔的集团公司能够越干越大。

但是,三叔那封建的老脑筋居然怎么也拐不过弯儿来。

到现在为止,他还是认为不能让惠兰回来跟着自己养鸡,孵小鸡。

企业干得再大,也是个个体户。

身份上比体制中的人就低了一等。

惠兰好不容易考上研究生,毕业了,即使国家不包分配,那咱们也得自己找个好工作。

其实三叔还是抱着老思想心存侥幸。

毕竟在以前的时候,别说研究生,就是考大学,甚至就是考个中专,也是很不容易的。

三叔认为国家不包分配只是暂时的。

人才到了哪里都是人才。

国家既然让自己找工作,那就让惠兰自己去找工作。

也许干着干着,就又进入体制了也说不定。

于是,惠兰就开始在省城那些招人的单位找工作。

之所以选择省城,是因为王培良研究生毕业,分到了省城的灌装设备厂。

不过,王培良所在的大学不搞试点,他还是包分配,分到了国企。

所谓的抱的还是铁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