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崇祯皇帝要上吊?(2 / 2)

“闭嘴!”</p>

崇祯的满腔怒火,发泄到了王承恩身上。</p>

王承恩再次惊到了。</p>

万岁爷可不是什么宽宏大量的人。</p>

这道士都这样了,他竟然还能忍?</p>

“取消了商税、矿监税、海贸税,国库收入从哪里来?打仗、赈灾需要的银子,又从哪儿来?”</p>

“仁政?狗屁!取消的税收,肥的是那些富绅,老百姓又能落到一文钱的好处?”</p>

“恰恰相反,国库没了收入,官府只能想尽千方百计的去压榨普通老百姓。”</p>

“老百姓承受着苛捐杂税,尤其是那些在地里刨食的农民,被压榨的实在活不下去了,哪有不造反的道理?”</p>

“你居然说取消三税是仁政?没有十年的脑血栓,能说出这种白痴的话?”</p>

云霄指着崇祯,不客气地一番数落。</p>

崇祯依然不服,强辩道:“可朝中百官,无不盛赞当今陛下英明,有圣君之相!”</p>

云逍冷笑道:“朝中百官,都被富绅养肥了,皇帝取消这些税收,他们当然要为他歌功颂德了,背地里却都在嘲笑他是沙雕,被卖了却还帮着数钱。”</p>

崇祯无力地辩解:“朝中大臣,多数都是饱读诗书的道德君子,岂有你说的那样不堪?”</p>

“道德君子?”</p>

“朝中的那些大臣,哪个不是满嘴的仁义,肚子里却全装的是生意?”</p>

“你居然说他们是道德君子?我看你脑袋里装的不是水,全都是粪!”</p>

云逍像是用看白痴的眼神,看着崇祯。</p>

崇祯半晌说不出话来,脑袋里一片混乱。</p>

这次被大臣们逼宫,他已经见识到了他们的嘴脸。</p>

叔父说的话,虽然难听了点,却是一点都没错。</p>

“其实吧,崇祯皇帝厉行节俭,勤于政事。”</p>

“并且他的心里面,真的是装着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的。”</p>

“像崇祯这样的皇帝,古往今来都很少见,本来应该能成为大明的中兴之君。”</p>

云逍一阵感慨。</p>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p>

临死留下遗言:“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p>

死的时候,都还不忘老百姓。</p>

这样的皇帝,最终以悲剧收场。</p>

云逍每每想起,都是感慨不已。</p>

崇祯一怔,随即激动起来。</p>

能够得到“叔父”的表扬,可真心是不容易啊!</p>

今天,他是来请教国政的,谁知却搞了一头包。</p>

终于受表扬了!</p>

王承恩也松了口气。</p>

这小道士,总算是说了句中听的话。</p>

谁知,云逍接着,又是一声叹息。</p>

“可惜了啊!”</p>

“大明积重难返,再加上连年干旱、鼠疫这样的天灾,又有这些误国的文官。”</p>

“崇祯皇帝再怎么努力,却摆脱不了‘非亡国之君,当亡国之运’的结局。”</p>

“最终在煤山的歪脖子树上吊,只剩下王承恩一个太监陪伴,可悲、可叹啊!”</p>

云逍也是喝醉了,心里有什么感慨,这下子全都说了出来。</p>

“什么?!”</p>

“皇帝会在煤山上吊?”</p>

崇祯脑袋里,像是响起了一声炸雷,“轰”的一声。</p>

身子一晃,从凳子上滑落,一屁股结结实实地坐到了地上。</p>

王承恩瞠目结舌,竟是忘了去扶崇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