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仲景公叹:幸好知汉不为医者(1 / 2)

“难道,是为了提升老朽的地位?”</p>

“且若是老朽主持子类修典,也能提高医者的地位,可是?”</p>

张仲景微微一愣道,旋即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p>

若张明所言是真,那岂不是说,这个计划,并非对方临时起意,而是早有谋划!</p>

一时间,张仲景心中感动无以复加。</p>

不料张明点了点头,接着又摇了摇头,说道:</p>

“是,但不全是。”</p>

“仲景公说的,只是其中一个理由。”</p>

“修典一事,的确可以大幅提高仲景公的声望,但对于提升整个医者的地位,说实话,帮助不大。”</p>

“但是!”</p>

“医院若能建立,医者地位自然便会得到提升。”</p>

“原因很简单,凡在医院内任职的医者,皆为官身,这一点,请仲景公务必放心,且现在务必保密!”</p>

“这件事,除了我和主公外,仲景公是第三个知晓的人。”</p>

此言一出,张仲景彻底震惊了。</p>

虽然有太医令这样的官职,但僧多粥少,并且这种医士,说白了也只是给皇亲贵戚服务的。</p>

而张明所言,医院中的医者皆是官身,仅仅这一点,就远比什么太医令可贵。</p>

若真能成功,以后愿意从医的人,恐怕会大大增多。</p>

此时,张明又说道:</p>

“至于仲景公担心的,现在愿意学医的人不多这一点,明也有点想法。”</p>

“其实这次修典,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p>

“哦?”</p>

张仲景眼前一亮,似有所悟,“知汉莫非是想,利用修典一事,将所有医家学说,病例,治疗方案等等,全部收在一起?”</p>

张明颔首,笑道:“不错,看来仲景公也想到了。”</p>

“以此为基础,可作为未来培养医者的根基。”</p>

“理论完善之后,确定自己专精的方向,再跟随有经验的医士行医,想必事半功倍。”</p>

“并且,若真有天资聪颖的学生,亦可收为弟子,悉心教导,成为全才也不在话下。”</p>

张明说一句,张仲景点一下头。</p>

他现在是越来越觉得可行,越来越觉得未来可期了。</p>

“至于生源。”</p>

终于,张明讲到了目前问题的核心,看出张仲景的紧张,张明笑道:“仲景公勿忧,其实仲景公想一想,一般最愿意学医的人,都是哪些人?”</p>

这个问题,让张仲景瞬间陷入了沉思。</p>

良久,他眼中闪过一抹精光。</p>

“知汉的意思是,可以收那些穷苦百姓子弟?”</p>

“只是......”</p>

其实目前医者的来源就有诸多于此,比较真正世家子弟,哪怕是寒门子弟,也几乎无人愿意学医。</p>

除非是以医学传家的世家,可能会让一些偏房,庶出子弟去选择学医,但一旦有机会出仕,必定还是优先选择出仕的。</p>

因此张仲景也有顾虑,从百姓中选取,倒是能够解决生源的问题。</p>

可是这些人地位不高,成就也就十分有限,甚至长此以往,还会受士人诟病。</p>

张明当然清楚张仲景所想,立刻解释道:</p>

“其实收百姓子弟为徒,古来有之,我们不用刻意去做。”</p>

“我的意思是,收那些家中有病的,或者说是曾经被医治过的世家之人,他们家中那些不受重视的子弟为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