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发展(2 / 2)

反正就是因为朱由俭的这个京察才使得朱由俭一朝的官员风清气正了不少,在朱元璋一朝对贪官实行严酷刑罚的事情足以让这些人心里发怵的。</p>

其实,经过这么漫长岁月的发展,朱由校他心里也渐渐的明白了,刚是依靠严酷刑罚约束贪官,那些贪官根本就是杀不尽的。</p>

至于杨涟嘛,这几年对大明朝的贡献很大,也很得朱由校的信任自然是不会放弃自己现如今拥有的一切去经商的,因而便留了下来。</p>

至于其他的东林党人,倒是也有那么几个看出了经商的潜在利益,便放弃官职一门心思经商去了,这些人倒是因为大明朝给予的先进便利条件成为了鼎鼎有名的大商人,直到明朝的国祚结束,他们家族的企业仍然还存在。</p>

当然,任何一个事务都不可能是永远存在的,有他自然消亡的一天,五六年这些人的家族企业做的有多大,都终有一天是要灭亡的。</p>

以魏忠贤为首的那些东林党人,在看到魏忠贤都请辞了,也是有种兔死狐悲的感觉的,有不少人也因此而辞官归乡的,即便是留下来的人也都安稳了不少。</p>

至于骆思恭一直有在锦衣卫都司的位置上待了好长时间,直到觉着自己干不动了才回乡,也算是有了个不错的归宿。</p>

而王安也是精明之人,他知道就他这样的宦官永远都不可能被皇帝得到重用的,即便是侥幸得到重用,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因此在苏诚走了没多久,王安便也请辞了。</p>

司礼监和东厂在大明也算是个很重要的部门了,最后在朱由校思来想去,终于还是把这两个部门统统都交给了魏朝。</p>

魏朝一下子既成为了东厂了都司,又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地位一下子提高了不少。</p>

其实总得说起来,苏诚身边的这几个人还是魏朝所得的利益比较大。</p>

他若是不是因为碰到苏诚,即便是不被魏忠贤害死,能侥幸存活下来,也顶多只是个混得中上层的太监而已,在朱由校面前顶多也就只能是简单露个脸而已罢了。</p>

魏朝能一下子得到这两个位置,他打心底里得是感谢苏诚的。</p>

苏诚看到这里得知魏朝混了这么一个结局之后也只能是道一句,“这小子倒是赚了个好差事。”</p>

不过因为有魏忠贤的前车之鉴,魏朝他即便是手握着重权也不敢有任。</p>

为非作歹的心思,每做一件事情都是小心翼翼的很。</p>

其实,人本身就是这样在喜欢一件事情的时候必须是有付出的,若是没有付出之所求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p>

苏诚直到看到这里都是满意的,苏诚的这次主要目标任务便就是朱由校,只要是朱由校能混得好,其他的一切就都不是大问题,至于其他任何的结局那都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苏诚也没那么大的本事去阻止。</p>

最后记录的便都是有关于苏诚的私事了。</p>

(https://www.yqwxw.cc/html/116/116582/449948074.html)</p>

www.yqwxw.cc。m.yqwxw.cc</p>